廈門日報刊發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理論文章《以調查研究推動思政課建設》
以調查研究推動思政課建設
來源:廈門日報 2023-07-03
●盧鵬好
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,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。如何通過調查研究把思政課講好講活,不斷豐富思政課內容和形式,這是高校思政教師在這次主題教育中應深入思考并解決的問題。
抓牢教師主體
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。學生關注什么?思想困惑是什么?理論期待是什么?這是思政課教師必須通過調研來掌握的問題。教師應堅持做好課前調查,用座談訪談、隨機走訪、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學生在思想認識中的困惑、學習生活中的迷茫、行為選擇中的困境,努力搞清楚學生在想什么?我們該怎么做?我們能做什么?把學生的疑惑、問題經過梳理加工,在課堂上有效呈現,并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深入思考、分析,直至問題解決,讓學生在課堂上越聽越受用,越聽越有勁,越聽越想聽,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,真正達到思政課入腦入心的教育效果。
授課內容與社會實際相結合。思政課教師應主動走出校園,常態化深入田間地頭、工廠車間、社區村組廣泛進行調查研究,搜集廈門在推動科技創新、城市治理、鄉村振興、兩岸融合等方面中涌現出的亮點舉措、先進人物、典型事例,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,形成案例匯編融入教學內容,用社會“小故事”講清思政“大道理”,真正讓思政課與時代同行、與現實同頻、與實踐共進。
抓牢制度建設
實踐發展永無止境,調查研究也永無止境。將調查研究融入高校思政課決不能“蹭蹭熱度”“走走過場”,應通過制度性建設約束,保證調查研究在思政課教學工作中常態化推進。
加強組織領導。如何在思政課教學中用好調查研究這一科學方法,提升教學效果,高校應作出專門要求,科學精準做好方案設計、過程實施、監督問效等各個環節工作,明確目標要求、形式內容、考核辦法等,讓調查研究從“軟指標”變為“硬約束”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,將調查研究列入“一支部一特色”“一支部一品牌”等黨建活動,著力在機制方法、內容特色和過程管理上下功夫,打造一批具有調查研究特色的黨建工作育人品牌。
推動成果轉化。調研成果轉化是整個調研活動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教師應以解決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導向,及時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、積累的育人素材通過集體備課、集中研討等方式加以研究、梳理,形成案例匯編或教輔材料融入課堂教學。應注重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針對廈門在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、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等方面的改革發展實際撰寫調研報告,積極搭建調研成果展示與應用平臺,通過各類渠道、載體對學生中實踐性強,具有示范意義的調研成果進行推廣展示,使其進入政府部門、企事業單位決策參考視野,助力學生調研成果轉化。
(作者系廈門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)